广州环保产业网

一泓清水润泽美丽全运,增城高位推动写好治水文章

晨曦中的增江碧波荡漾,白鹭翩跹,蜿蜒的碧道上游人悠闲漫步,这幅水清岸绿的美景,正是增城区高位推动水环境治理的最佳体现。

  河湖之美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。近年来,增城区委、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充分发挥区环委办统筹协调作用,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,以敢啃“硬骨头”的精神,动真碰硬开展攻坚行动,持续筑牢水环境品质提升根基。

  一、高位推动,完善治水制度体系

  增城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,建立健全“双总河长制”组织体系,由各级党委、政府一把手共同负责,区级河长牵头解决河湖重大问题。创新推行“河长+林长+检察长”机制,并率先将法院院长、检察院检察长纳入区级河长队伍,充分发挥检察职能、审判职能在河湖管理保护中的重要作用。印发《增城区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机制(试行)》等文件,统筹生态环境、水务、河长办、农业农村等涉水部门,协同开展入河排污口、河面垃圾、水产养殖等综合整治,为水环境治理奠定制度根基。

  二、 精准排查,筑牢水质监测根基

  增城区通过全方位排查监测,精准掌握水环境状况。全区布设229个监测断面,实现镇街全覆盖监测。采用“半年全覆盖+月度重点滚动”双轨排查模式,每半年对278条河涌进行全面排查,每月更新水质不达标河涌清单,组织7个涉水部门深入一线排查。通过“在线+手工+快检”三种监测方式结合,近一年来共配置1.5万份快检试剂,大幅提升了水质问题现场识别效率,为科学治水提供坚实数据支撑。

  三、工程引领,提升河湖生态功能

  增城区通过实施一系列河道综合提升工程,系统恢复和增强河湖生态功能。近两年来,以西福河河道为试点,结合中小河流治理,开展干流整治工作,谋划堤防达标加固工程8宗,总投资约37.4亿元,整治河道长度合计34.2公里。在推进工程整治的同时,同步完成涉水问题处置、修复水域岸线生态,确保行洪安全,实现岸线整治与复绿、水域空间恢复等,进一步打造安全河湖、生命河湖、幸福河湖。

  四、智慧赋能,强化污染源头管控

  将河湖“清四乱”行动融入日常监管,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治理精准性。深化“天上看+地上查”机制,通过遥感监测、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开展问题排查,精确锁定重点区域和污染因子。对新增涉水违建坚持“零容忍”,完善线索发现、查处和整改机制;对存量问题建立台账,分类制定拆除、迁建方案。2025年以来,全区累计开展现场复核和排查辖区内河湖“四乱”问题400余个,累计完成清理整治和销号的各类河湖“四乱”问题86宗,清理各类片林24.83万平方米、树木约9.73万棵,显著提升了河道防洪能力和河湖库面貌。

  治水为民,功在长远。增城以水为笔,绘就了清波映城的生态画卷,书写了人水和谐的幸福篇章,不仅为“美丽全运”提供了坚实的水生态保障,更以优质的水环境彰显了绿色全运的理念,为“办好一个会,提升一座城”写下生动注脚。